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学姐混迹保险圈多年,遇到过不少形形色色的「怪事」,有些还是保险里独有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一、产品名字很任性
有许多保险产品,在卖的时候为了便于传播,往往会取让大家记得住的名字,这与实际条款里的名字是不同的。
哆啦A保:弘康多倍保重大疾病保险条款
这名字一推出就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哆啦A梦机器猫可是80后集体的童年记忆,这一情怀牌成功让弘康人寿火了一把。
于是整个2018年,各种动漫名字的产品大行其道:
大黄蜂:宝宝少儿定期重大疾病保险
擎天柱:华贵守护e家终身寿险
阿童木:瑞泰多倍宝宝重大疾病保险
现在保险公司产品的名字已经上天入地、贯穿古今——
倍加尔保(贝加尔湖?)、备哆分一号(命运交响曲?)、盘古定寿(开天辟地?)、金钟罩定寿(还有铁布衫?)、嘉多保(跨界凉茶?)……
保险商城,就像一个千奇百怪出没的集市。
二、产品信息不挂官网
有些客户常常问学姐:为什么我买的保险产品,在保险公司的官网却找不到?我是不是买了一份「假保险」?
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它和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脱不了关系。
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有很多:
a. 代理人渠道
b. 保险公司自营网站
c. 银行保险渠道
d. 电话销售渠道
e. 第三方保险经纪渠道
f. 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
这么多的渠道,卖同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肯定需要有差异化,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渠道保护,让不同价格的产品适应不同渠道。
例如平安的当家产品「平安福」,这款产品只限平安代理人渠道销售。
此外,有时虽然是同一款产品,但是不同渠道的名称也不同,所以在保险公司官方网站上看不到。
三、保单价格歧视
在不同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却存在很大差别,例如互联网渠道提供的保险产品一般比线下投保便宜的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不同渠道对应的客户群体是不同的,在经济学上,这就叫价格歧视。
银行渠道卖的保单普遍比线上贵,因为现在还去银行办业务的,基本上是老一辈大叔大伯们,他们对银行一百个放心,贵一点也不在乎。
而网上接触保险的是年轻人居多,他们懂得去搜索保险产品信息比价、也愿意去了解基础的保险知识以防被坑,会更精明地买保险。
四、核保规则相对严格
许多人在体检时查出点毛病,例如结节、息肉、血液指标异常,医生一脸淡定地说没有大问题。
可是一买保险,核保结果却是除外、延期甚至拒保。
有些人就很气愤,保险公司这是在存心刁难客户吗?
这其实不能怪保险公司,因为同一个症状,医生和保险公司看待问题的立场完全不一样。
医生考虑的是当下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治疗,而保险公司担心的是未来身体是否会出问题,看重长期的风险。
所以保险的医学核保规则要比临床更加严格。
这也是为什么学姐一直强调「投保要趁早」的原因,以防在某次体检中查出什么小毛病,却买不了保险了。
关于核保医学和临床医学产生冲突,可以读读这篇文章:
医生都说没事,保险公司干嘛穷追不舍?
五、捆绑销售陷阱多
很多人在挑选保险产品的时候嫌麻烦,想一张保单覆盖重疾、医疗、意外、寿险所有保障,甚至还想一张保单保全家。
这一种保单被称为「捆绑销售」的保险,是保险公司已经设置好的保险组合计划,表面上保障得很全面,但往往会在保障责任和费率价格上有缺陷。
捆绑销售的产品极易“混淆价格”,让你无法与其他产品对比价格;
对于价格敏感的客户,捆绑的保单就会在保障责任上偷工减料,例如保额调低,或者医疗险不覆盖进口药等。
学姐不建议大家购买捆绑销售的保险产品,每个险种单项购买,都买最好最适合自己的。
六、线上线下服务水平差别大
有些人很看重保险的服务品质,认为线上保险看不到真人,一是不安全、二是觉得理赔不方便。
但实际却恰恰相反,线上的服务水平比门店更优:
从专业水平上看:线下代理人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为了利益可能会推荐捆绑的保险,保费增加;线上一般是规划师或专家在为消费者规划,配置优质产品方案。
从出险速度来看:线上理赔一般是在网上进行理赔流程,将理赔资料上传或邮寄给保险公司,审核通过后直接将理赔款转转到客户的个人账户上;线下理赔还需要联系你的保险代理人,到网点提交资料,分公司统一汇总好不同投保人材料,集中邮寄给总公司。
线下的步骤环节一多,就容易出问题,例如代理人因为离职原因,导致客户理赔资料的丢失。
七、核保规则常改变
保险公司核保,指的是在投保前需要诚实告知身体的健康状况,设置了一道门槛,防范带病投保。
各家保险公司的核保规则,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
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销售重疾险等长险保单时,不得涨价或打折,但是对核保规则变动,却没有硬性规定,完全是保险公司自主决定。
通常在开门红期间或者新品发布时为了冲业绩,保险公司会放宽核保规则。但放宽核保意味着出险更多、赔付更多,一段时间过后保险公司就会收紧规则。
看看最近健告变严的产品:
健告变严!向来投保宽松的海保·超级芯爱也变了…
那些还在观望的朋友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八、投保不查理赔查
一般来说,我们只要通过了健康告知就能够投保,保险公司不会在投保时进行核查,但一旦出险理赔时,就开始仔细调查了。
理赔师不光调出已有的病史记录,甚至会调取被保险人附近医院诊所的医疗记录,严加彻查隐瞒病史的情况。
这一“宽进严出”方式,让众多投保人心慌,以为这是保险公司想刻意不赔。
实际上,保险公司并不是故意为难投保人。
如果保险公司一开始已经调查过客户,并且没发现异常,进行承保,到理赔时即使查出有问题,也不可以翻脸,要照赔。
其次是,每天投保的人那么多,保险公司一个个去查的话,花费的成本也太大了。
所以最高效的办法,也确实是事前进行健康告知询问,事后进行理赔详细核查。
九、保险公司不停招人
保险公司仿佛永远都在招人,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就这么缺人手吗?
其实保险公司并不缺人,他们缺的是客户。与其说保险公司招聘的是员工,不如说招聘的是客户。
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人”一去到保险公司,前面几个月都是培训,学习保险知识,让保险观念深入人心。
保险公司并不担心新人能不能出业务,他们更看重新人和新人背后的亲戚朋友。
在培训中新人极容易产生认同感,首先就会为自己买保险。
自己买了家人还要买,在任何行业都有“杀熟”,很多代理人业务能力有限,推销产品一般都从身边的亲戚朋友下手,希望通过关系达成销售。
保险公司很清楚许多代理人都没办法真正开发陌生客户,让他们自己以及亲戚朋友购买,保险公司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们的去留也无所谓了。
所以保险公司的流动性非常大,不停地招人能带来不停的新客户。
十、写在最后
在国内,人们对保险的认知才刚刚开始,在投保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疑惑,觉得某些规定或做法很“奇怪”。
但是学姐相信,随着互联网对保险知识的传播,信息一定越来越透明对称,人们将逐渐打破对线上投保的疑虑。
到时候这些事也就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