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在给很多朋友回答问题时,发现他们在买重大疾病保险的时候存在不少的误区,今天学姐给大家分享一下,购买重疾险时最常见的十大误区!
文章有些长,但干货满满,建议收藏。接下来就跟着学姐一起看看吧!
误区1:保障重疾的种类越多越好
“A产品保障70种,B产品保障100多种,一定是B产品更好。”
这可能是刚接触保险的朋友会有的想法和疑问,认为病种数量越多,保障责任更全面,就不怕以后万一得了某种疾病不赔了。
其实银保监会规定了重疾险产品必须包含的25种重大疾病(如下图),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常见高发疾病,占到重疾险重疾理赔的95%-98%左右。
而保险公司添加了其他疾病进去,只是锦上添花,毕竟他们重疾的核心保障区别不大。并不是重疾的种类越多,这款重疾险产品就越好。
在挑选重疾险时,与其关注病种数量,不如将重心放在疾病的具体定义上!
和重疾不同的是,由于目前轻症没有统一的规范,也就意味着不同产品包含的轻症的种类是不同的。
即使两种一样的轻症,对轻症的界定、理赔标准也可能是不一样的,轻症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轻症病种的数量不关键,质量才重要,要看是否涵盖高发轻症!
以下这几种高发的轻症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误区2:等我有钱了再买保险
“我现在还买不起,是不是得等我有钱了再来买保险比较好?”
“我现在没钱,等我收入稳定了再买保险。”
很多人会认为保险会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对于保险有着各种顾虑,认为保险是有钱人才买的,穷人买不起?
事实上,真正的有钱人,一场疾病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因为在他们眼里,治病的钱只是冰山一角,不会造成大的负担。
但“穷人”或者普通家庭就不一样,一场大病就可以击垮一个中产家庭。
在买保险这件事上,其实钱永远不是问题。保险也并没有那么贵,每一年交费从几百到几千都是有的。只要省着点钱,每个家庭都是能够买得起保险的!
学姐还想告诉大家:买保险等不得,越等越贵,越等身体越差,越等被拒保的可能性越大,越等受保护的阶段越短。
误区3:先给孩子配置保险
“必须先给孩子买保险,子女是我们的宝贝希望!”
很多家庭希望把一切好的都给予子女,但对于不少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家长会先考虑给孩子买重疾险,自己反而舍不得买。
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家庭保险配置方案,要知道家长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险”!
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子女保单的保费来源。如果不幸发生意外,丧失缴费能力,那么不仅家庭的经济无以为继,子女的保障也无从谈起!
只有大人的保障充足了,孩子才更加安全。所以,买保险务必要先保大人,再保孩子!
误区4:重疾险什么时候买都一样
“我现在还健康着呢,不需要买重疾险,等想买的时候再买,反正什么时候买都没啥区别!?”
“我是体检报告年年没问题,还能勇闯天涯的小年轻,重疾离我太远了……”
谁都有年轻不懂事儿的时候,学姐也曾这么想,直到生活给了一巴掌,喝十杯枸杞茶都不敢蹦迪了。
年轻不投保,等到年龄大了投保,一方面,保险公司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量,如下图,由于被保险人年纪越大,其罹患疾病出险的概率也就越高,因此年龄越大,保费越贵。
因此,购买重疾保险建议越早越好。另外一方面,等到身体出了些问题的时候,再来考虑买重疾险,可能就要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了。
一般来说,20—35周岁是购买重疾险的最佳时期,保险公司一般不接受60岁以上的投保人。
虽然,如今有保险公司专门针对老年人发售特定的健康保险产品,但从保费方面计算,老年投保人的保费较高,因此越早投保越划算。
误区5:百万医疗险可以取代重疾险
“百万医疗险保障范围广,费用又很低,有了医疗险还买重疾险干嘛!?”
事实并非如此,百万医疗险是属于报销型产品,只能报销医疗费用,却不能承担出院后的康复、疗养费用等等,
通俗点说:医疗险解决看病花的钱,重疾险解决养病花的钱。如下图:
百万医疗险并不能代替重疾险,两者各有作用,最好是互为补充。
而且还要注意的是,百万医疗险是有停售风险的,一旦停售将不得不重新选择保险,假如此时已经有了相关病史,那将面临“裸奔”的风险。
误区6:带分红的返还型重疾险更好
“我如果没生病,之前交的钱不就白交了吗?”
“有病理赔,无病返本,不让钱打水漂~”
许多朋友在买保险时都会想着挑选“有病治病、无病返还”的产品,然而偏向于分红型重疾险是没有必要的,购买保险主要是为了获得保障,不要本末倒置了。
对于预算充足的朋友,想买返还型产品作为强制储蓄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预算不足的朋友,还是建议先考虑将保额提高,再考虑返还的问题。
因为到期返还的产品,比不返还的消费型产品,价格要高出一半多,如果预算有限,一味的追求返本而将保额降低,那就得不偿失了。
买保险最关键的是,适合自己最好。保险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转移风险,其次才是理财,先保障再理财,切莫本末倒置了!
误区7:预算不足就买10万够了
“重疾险的保额不用太高,买一点就够了,能够治病就行了!”
“我现在没钱,先买10万保额的吧。”
每次遇到这样的朋友,学姐都要替他捏把汗,医院可不是根据你的预算有多少再来看收多少钱治病的!
目前治好重大疾病的平均费用就在30万元左右,如果想要更好的治疗手段,费用至少50万甚至更多。
就比如治疗肝癌的多吉美,每月1盒,每盒2.3万,需要持续服用到患者不能临床受益为止,一年就是28万左右!!!
何况这还这是治病的费用,还没有包括后期的康复护理费用和重病期间的收入损失等。
重疾险购买的第一原则就是保额优先,如果买的保额不够,在疾病面前就只是杯水车薪,无法弥补疾病带来的损失!
到时候拖累的还是自己的家人,那保险就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价值和作用,不就白买了吗?
越是手头不宽裕的时候才越需要保险来保障,试问现在几千块的保费都拿不出,万一生病如何能拿出几十万的治疗费用?
在购买重疾险时,建议保额最低购买30万,至少要达到最基本的治疗标准。如果预算足够,还可以往上叠加保额。
那保额买得越高越好吗?当然,高保额相应地也要付出高保费,因此还是要和家庭经济状况相匹配的~结合自身的收入情况和家庭情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风险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误区8:保费一次性缴清最好
“保费一次性就交完吧,省事儿~”
要不再考虑考虑?对于缴费时间较长的保险产品,虽然一次性缴清会有一些价格上的优惠,不过学姐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延长缴费期,别一次性交完~
一方面分期缴费的话,保费压力会小很多,对于同样的保额,延长交费期,每年只需要交纳少部分的保费即可,不会给投保人带来太大的财务负担。
另外一方面,豁免功能考虑下?
目前许多重疾险都带有重症、轻症、中症保费豁免功能,如果在交费期内罹患了合同约定的疾病,那么以后的保费就不用再交了,而保障还将继续。
不过,缴费期也不是越长越好,毕竟保费也是一笔支出,还是要在相对稳定的“职业周期”内完成缴费任务。
误区9:带病投保2年后肯定赔偿
“健康告知随便填,反正过了两年都能赔!?”
很多人可能听到保险业务员讲的“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字面上似乎承诺了“2年后保险公司不得解除保险合同”。
但这一条款的成立是基于“最大诚信原则”这一基础上的。对于故意隐瞒健康异常、故意不如实告知的情况,保险公司是可以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的。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理赔纠纷,务必认真对待重疾险投保前的健康告知条款,健康告知一定要如实告知,不要想着随便填填就完事了!
误区10:重疾险可保所有的大病
我们可能经常在网络上听到有这样的抱怨,“我得了大病,为啥不赔我?骗子公司!!!”
每个投保人对“大病”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但是保险行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的界定的!
重疾险对重疾的判定非常严格,与医学概念或社会普遍认知的重病不同,重疾险不但限定疾病种类,而且对于患病程度有很高的要求。
以癌症为例,原位癌、皮肤癌及部分早期恶性肿瘤是不属于重疾的;脑中风后遗症,要求必须是永久性的功能障碍,部分机能完全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此外,遗传性、先天性疾病,无论投保时被保人是否发现患病,该病或由该病引发的重疾都不能理赔!
因此,重大疾病保险并不是保所有的大病,保险公司只保障列明在保险合同中的疾病种类。
关于重大疾病、中症及轻症的解释通常位于保险合同的“释义”中。
所以要看合同啊!!!
现在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种类均以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除了《规范》包括的25种重大疾病外,各家公司会自行增加一些病种。
小结
总的来说,重疾险一旦购买,可能就是伴随一辈子的事情了。
因此我们在挑选重疾险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开这些误区,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以上就是学姐整理的选购重疾险的十大误区,如果你有什么其他的问题欢迎留言,学姐将集中为大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