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要学姐推荐「大公司」的保险产品,觉得更靠谱。学姐今天再来谈谈这件事。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我们并不陌生,刘邦从斩蛇起义到建立汉朝只花了7年,隋朝从极盛到极衰也不过10多年。
时间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更别说一家公司的兴盛与衰落了,我们眼中公司的「大小」也只是暂时的。
保险公司的成长速度有多快?小公司会变成大保险公司吗?学姐今天就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保险公司的「大小」没那么重要。
1.「大小」保险公司的规模
2. 保险公司如何实现快速增长
3. 互联网保险的开局与困局
一、「大小」保险公司的规模
平时我们对保险公司「大」「小」的称谓,指的是保险公司规模。
而衡量保险公司规模大小最直观的标准是什么?就是保费收入的高低。
◆ 大保险公司究竟有多大
无论我们购买什么商品或服务,都倾向于「大公司」。
我们认为,大公司就意味着「可靠」:名气大、广告多、身边能见到、朋友都在买,这样的商品或服务似乎更值得信任一些。
其实大多数对保险公司的「大小规模」没什么概念。
学姐统计了「老七家」和「新一家」共八家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用数据来具体呈现保险公司的「大」:
从表格我们可以获取到一些信息:
① 大公司之间的差距也挺大
虽然都是人们心中的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之间却存在着四五倍的差距。
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成立时间最长,多年沉淀下来,已经在消费者群体中深入人心。
它们的保费收入远高于其他保险公司,是中国保险市场毋庸置疑的两大巨头;保费增速稳中有突破,平安人寿的保费收入3年就翻了一番,平均增幅达38.13%。
不过除了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外,其他大公司的差距其实并不大,而且排名每年都在变化。
例如,在3年前新华人寿的保费收入要比太保寿险高,3年过去后却比太保寿险差了近800亿。
② 大公司也会走下坡路,小公司可能是黑马
保险市场竞争激烈,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新华人寿和人保寿险都出现保费收入倒退的现象,总体来看增速也放缓,与两大「保险巨头」差距越来越大。
出现保费负增长也并不一定是因为公司经营不善,它与公司转型、监管导向都有关。
例如新华保险近几年就处于战略转型期,先后两年主动削减了150亿和200亿的趸交业务,而期交产品由于自身性质对公司的利益贡献存在延迟,因此转型中将度过一段利润和资金的空窗期。
对比来看,华夏保险一骑绝尘,它并非深厚的老牌大保险公司,却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完成了保费收入的成倍增长,成长为人们眼中的大公司。可以想象,它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潜力也不容小觑。
这是因为,华夏保险踩准了市场的节奏。
华夏保险在2006年开业初期走的也是个险、银保等全渠道发展路线,但成绩平平;
而进入2012年,华夏保险利用政策优势迅速扩张规模,拉动企业规模,成长迅猛,在其中扮演「关键先生」的,就是万能险。
华夏人寿历年保费情况
真正考验华夏保险的「黑马」本色的,其实是2016年监管提出「回归保障」,华夏保险又踩准了这一节点勇敢转型,两个阶段无缝衔接。
华夏有意压缩银保渠道的万能险,大力发展个险、优化业务结构。虽然万能险占比下滑,原保险保费却开始迅速形成规模。
华夏保险从一家保费结构以万能险为主、营销活动人力仅千人的弱小企业,跻身进国内大型险企,不过短短6年时间。
这些都说明了一点,保险市场风云变幻,各家公司的实力并非一成不变。
◆ 所谓的小保险公司
排名前八的保险公司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国内还有太多小公司的名字,大家都没有听过,学姐挑选了几个平时大家关注得比较多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保费数据。
与前面介绍的大保险公司相比,小保险公司同样有起起落落,而且幅度相对更大。
天安人寿、前海人寿、百年人寿的原保费收入规模增速较高而且稳定,而富德生命与阳光人寿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昆仑健康的增速令人刮目相看。
学姐挑几个来详细谈谈。
① 前海人寿
前海人寿2012年才成立,其「大跃进」式扩张的背后,万能险是其「杀手锏」。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官网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前海人寿成立第二年,规模保费便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3.1亿元,并在随后两年保持了100%的增幅。2016年,以万能险保费为主的保户投资新增交费为782.7亿元。
其实,作为一个保险产品,万能险并无「原罪」。
它就是包含投资和保障两大功能的人身险产品,投保人交的保费一部分进入风险保障账户用于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其中保障和投资的额度都是由投保人自主设置,而且能够随意调节。
但是,万能险却被以前海人寿为代表的激进型保险公司开发为「短期理财产品」,它购买金额起点低而预期收益率高,通过网销和银保渠道销售,成为其跑马圈地,扩张逆袭的利器。
一切看上去很美,风险却在暗中聚集。
万能险的飞速增长直接推动了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险资举牌潮。由于举牌之后不能随便退出,而原本短期的万能险资金却用作长期股权投资,这属于「短钱长配」,其风险、流动性压力巨大。
在举牌过程中,前海人寿与多家上市企业之间摩擦不断。一时之间,万能险从默默无闻到搅动风云,引发市场恐慌,进而促使监管开始严厉整顿。
2016年12月保监会叫停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关闭其网销渠道,甚至三个月内不允许申报新产品。
这对八成以上保费来自万能险的前海人寿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真是成也「万能」,败也「万能」。
靠着万能险迅速逆袭,圈住巨大的万能险保费收入,可是不到一年就被保监会打回原形,可见保险江湖的起起落落无法预料。
② 富德生命、昆仑健康
作为「入世」后中国保险业新一轮扩容潮中诞生的民营公司,富德生命从来都不缺市场关注话题,可谓命运多舛,却也生生不息。
2016年富德生命的年保费收入,直逼同期的人保寿险,连太平人寿、泰康人寿都不是对手,只是后来陷入舆论漩涡,公司经营业绩直转而下。
与之相对比,学姐注意到了一家近3年保费收入平均增幅超过400%的小公司——昆仑健康。
大家了解这家公司基本都是从它的重疾险王牌产品健康保开始。
2017年推出号称「性价比之王」的健康保,这一年昆仑健康的年保费收入涨了660%。
2019年推出的健康保2.0,也在单次赔付重疾险领域里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可以预料以这个成长速度,小公司到大公司也是转瞬之间。
二、保险公司如何实现快速增长
根据以上数据,有些公司增速很快,而有些公司却在负增长,这是为什么呢?
学姐姑且将增速快的保险公司简单分为两类:大牌保险公司与新兴保险公司,来分别分析原因。
这两类公司都能实现快速增长,但经营理念和市场营销策略有所不同。
根据西蒙顾和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商业公司市场战略调整报告》显示,大公司往往会注重口碑营销,小企业更擅长在细分市场里面差异化竞争,其中就包括价格战。
◆ 大牌保险公司靠口碑
以代理人为根基的大公司,靠着广告、网点、代理人的轮番营销轰炸,能把保险散播到任何一个角落,保费自然蹭蹭蹭上涨。
当名气出来之后,不缺基础客户了之后,大保险公司就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产品之外的东西,例如附加服务。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公司的代理人最喜欢跟你谈「服务」,说自家公司更靠谱,虽然贵一点,但是理赔和服务更好。
◆ 新兴保险公司靠产品
每一个新兴保险公司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引爆点」,这个「引爆点」就是一个「打破行业底线」的产品。
对保险行业稍微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对于学姐上面提到的几个「小」保险公司都有叫得出名字的产品来:
天安人寿·健康源
百年人寿·康惠保
阳光人寿·阳光i保
昆仑健康·健康保
……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了这种小公司的高性价比产品,不靠广告,光靠产品和口碑赢得市场认可。例如,2年前百年人寿·康惠保,生生以低价打开了重疾新战场。
对这些新兴保险公司而言,为了赢得市场和客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研发新产品,以性价比和保障质量来抢占市场。
三、写在最后
中国大陆的保险行业发展不过三十多年,就发生了如此多浮沉兴衰,而一份人寿保单,短则二三十年、长则终身。
三十多年前,这些所谓的「大」公司几乎都还没成立;
三十年过后,这些所谓的「小」公司也将有无限可能。
看来,仅凭着公司的「大小」作为决策来购买保险,并不是明智的做法,相对于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能买到更适合自己、更优质的保障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时间面前,大小保险公司会变,白纸黑字的合同才是不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