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网络互助保险流行,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轻松筹。
互助保险“共同分摊风险”这一噱头确实挺吸引人的,不过,有的人其实没搞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产品。
从本质来看,轻松筹是一款互助型保险,跟传统意义上的保险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接下来,学姐就跟大家好好聊聊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到底是什么、有哪些不足。
在此之前,小伙伴们不妨先对基础保险知识有个充分的了解:
本文重点:
什么是互助型保险?
轻松筹有哪些缺陷跟不足?
互助型保险,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互助来达到保险的目的。
可以这么理解,互助型保险就相当于一个基金池,被保人们各自投入资金到这里面,集中成为一笔可以用来理赔的资金。当互助型保险的参与人遭遇风险事故时,就由其他用户来分摊这笔
一般来说,互助型保险是单纯针对重疾而设计的保障计划,并不会附带其他保障内容。
互助型保险的定价方式是按每月出险人数计算总赔付的金额,再根据全部用户数量,计算每位用户需要分摊费用的总和。
这样看来,相比商业保险,互助型保险的不确定性就非常明显了。
毕竟是互助型的保障计划,我们无法确定出险人数,而出险人数跟分摊理赔金的数额是直接挂钩的,也就是说出险人数越多,我们需要承担的理赔金数额也就越大。
如果用户基数大,那么互助型保险的分摊费用就会变少,看起来好像比商业保险更加划算些,但背后还是隐藏了很多缺陷跟不足的。
学姐将在下文娓娓道来,赶时间的朋友可以直接移步这里看重点:
轻松筹就是互助型保险的一种,我们来看看轻松筹背后有哪些缺陷。
缺陷一:互助型保险保额不高
一般来说,像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保额一般都不会很高。
轻松筹类似于一年期的重疾险产品,单纯给付重疾赔付金,并没有其他保障。
对于重疾保障来说,保额多少直接决定是否能全面地覆盖风险。
毕竟重疾在治疗之后,被保人还会面临着后期身体机能康复、因误工导致的收入损失等一系列难题,如果重疾给付金额不到位,是无法让被保人无后顾之忧的。
相比起能按需求挑选保额的商业重疾险来说,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的短板就非常明显了,无法更为全面地覆盖风险。
不过对于商业重疾险而言,保额的挑选也是门大学问,不熟悉的朋友可以看这里:
缺陷二:互助型保险不稳定性很高
像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不稳定性是非常高的。
互助型保险理赔率之所以比商业保险高,是因为其门槛低,对被保人的健康要求不高,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带病投保”。
互助型保险的不稳定,也极大程度地在分摊赔付金的不确定上得到了体现。
此外,像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假设用户基数变少,或是平台运营出险问题,就会面临平台倒闭的风险,极有可能拿不到赔付金,在这点上,商业保险就能最大程度地规避公司倒闭的风险,因为就算承保公司倒闭了,也会有银保监会兜底,或是由其他保险公司接盘。
对这点有疑惑的朋友,不妨看看这篇干货文:
缺陷三:互助型保险保障内容不全面
前面学姐已经提到了,像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只是单纯保障重疾方面带来的风险,相比优质商业重疾险而言,保障内容少了很多。
就拿轻中症来举例,如今优质商业重疾险的标配无外乎是重疾+中症+轻症,轻中症的疾病定义比重疾轻很多,也是最容易理赔的病种,如果能拿到足量的赔付金,就能有效地医治轻中症,能在转化成重疾之间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但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并不具备这些基础保障,更别说重疾额外赔、二次赔了。
缺少高发重疾二次赔有哪些危害呢?
学姐以癌症作为例子,作为高发重疾之一的癌症,
癌症二次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有疑惑的朋友建议看看这篇测评文:
相比之下,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比较单一的保障内容,并不足以全面覆盖风险。
缺陷四:互助型保险保障内容不确定性高
像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保障内容随时会随着平台的决策而改动,这也就导致了保障内不确定性大大提高。
这也就是为什么学姐一直建议大伙购买商业保险的原因了,因为商业保险的保障内容不会因为承保公司的决策而发生变动,因为保障都是写在合同里的,白纸黑字具有法律效应,商业保险的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保险公司并没有权利更改。
相比之下,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的弊端就被暴露出来了。
所以说,像轻松筹这类互助型保险暗藏的猫腻有很多,学姐建议大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购买商业保险,给自己的未来一个更全面、更稳定的保障。
有意向配置商业保险的朋友,请首次这篇关于买保险的避坑文,有助于你挑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