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不让买,说那是骗人的……”
“保险或许比老公更靠得住。”
“有钱居然拿来买保险,你没事吧?”
“孩子刚满月,我给他买什么保险好?”
“最近生病住院,好后悔之前没买保险。”
……
直到现在,我还经常能听到一些对保险带有偏见的声音,但也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买起了保险。
尤其是在去年11月,央视网上线了我国保险行业首部发展纪录片《大国保险》后,很多人对保险的态度发生了180°大转弯。
时代在不断变化,想跟上步伐,我们都得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越来越多人因此摘下了“有色眼镜”,看清了保险的真面目。
01
保险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纸合同。
出险能否理赔,全看写在合同上白纸黑字的条款,合法且合规,根本不存在什么“骗人”的说法。
以前人家说“保险是骗人的”,多半是因为卖保险的人不靠谱(对此保险表示很无辜)。
保险刚在我国起步那会儿,遍地都是卖保险的代理人,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出单多数都是靠亲戚朋友。
一上来就让人买买买,也不看看身体条件能不能投保,也没有能力去说明白这款产品具体保的啥,什么情况能赔,什么情况不能赔。
等到人出了事,要索赔了,保险公司一查,发现不在合同保障范围,拒不赔钱。
所以,买保险的人就认定保险是骗人的,买了根本赔不了。
一传十,十传百,这下保险的名声才臭了起来。
但如今,针对保险出炉的政策越来越多,保险产品也更新换代,保障越来越完善,那些买了保险,出险拿到理赔款的人也开始为保险“正名”。
不仅如此,近些年保险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可实现线上投保,操作便捷,还有专业人士对比产品,讲解条款,让越来越多人知根知底买到了好保障。
那么,现在都是哪些人在买保险?
02
买保险的人,主力军有两波。
一是普通小康家庭。
大多数家庭的条件都是这样的——温饱线以上,算不上富,但又不算穷,偶尔过过小资生活,去旅游探店,去咖啡厅电影院。
但家里积蓄不多,所有财产加起来最多也就几十来万,一旦家里有个人生场大病,比如常见的癌症、心脑血管重疾等,就可能要卖车卖房倾家荡产治病,一夜回到解放前。
为了以防万一,守住好不容易买来的房子车子,守住一家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家庭选择购买保险来抵抗这方面的风险。
即便哪天真的有个万一,也不怕伤到家庭的根基。
有位客户老赵,曾在电话里和我感叹道:
“给自己买寿险的人是真的顾家,自己走了还要变成一堆人民币,让家人过好日子,责任心真强。”
还说,将来宝贝女儿要是嫁人,一定要找个有买保险的,靠谱。
这个说不准会是将来相亲市场上的新标准哈哈~
不过现在仍然有人觉得,什么重疾、意外等等倒霉的事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每一个得重疾的人,基本都不觉得自己会得重疾。
而当意外降临,大多数人也只会怨恨自己没做好准备。
可见,购买保障类保险有多重要。
二是非常有钱的高净值家庭。
当下利率不断走低,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
钱放银行利率低,炒股票、买基金风险大不敢all in,毕竟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稳妥起见,越来越多有钱人瞄准了可以终身锁定利率、钱生钱的高收益增额终身寿险,安全性满分,灵活性也非常不错。
无论是用来做教育、养老规划,还是财产传承,跑赢通货膨胀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由此也可以看出,买保险的逻辑是先保障后理财,大多数普通家庭需要先做好保障,再考虑利用保险这一工具进行理财。
预算比较多的高净值家庭,就可以保障和理财两手抓。
但要注意,保险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03
来找我们买保险的客户,有不少是因为体检查出问题,比如高血压、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等,才着急忙慌赶来咨询投保。
但重疾险和医疗险对身体健康情况要求比较高,健康告知严格。
身体状况不那么好的人,就只能挑那些健康告知宽松的产品投保了。
可对于保险小白来说,条款就像加了密的天书一样晦涩难懂,想要找到健康告知宽松且适合自己投保的产品,非常难。
要是不小心挑到那些价格贵保障差的产品,或是健康告知没做好,出险无法理赔,就悲剧了。
而对于那些想要投保增额终身寿险或者年金险等理财类保险的朋友来说,要挑到市场高利率且符合自己未来规划的产品,也不简单。
所以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办。
市面上的产品千千万,想要安心买到好产品,还是找个专业人士指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