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饭的时候,和一个刚毕业的新同事聊天。
聊到一夜暴富时的梦想时,学姐说去年有个人就实现了——两次。
2018年,深圳抽出了福彩有史以来最高奖金:1.61亿元,购买这30注双色球的黎先生惊喜还未散去,短短一年后,再中一等奖3000万。
短短一年,用66元赚到了接近2亿。
2亿啊…这能买多少房子、车子、包包、化妆品啊…
不行,在同事面前要把持住自己,学姐正想说怎么脚踏实地、勤劳苦干,同事说:「要是我有2亿,我就开个保险公司」。
这个话题成功勾引起了学姐的兴致,2亿刚好是开保险公司的最低实缴资本,人尽皆知保险公司赚钱,但开一个小保险公司…
正好最近很多客户也在问学姐,小保险公司到底靠不靠谱,倒闭了怎么办,服务水平会不会跟不上?
借着教同事「开保险公司」的机会,给大家科普一下「小」保险公司是怎么运作的。
一、第一步,拿张保险牌照玩玩
同事说她家以前开过小超市,对经营方面很拿手。
学姐不着急吓唬她,先说了一下平安披露的半年报数据。
今年上半年平安赚了976.76亿,平均到每天赚5.4亿。
平均每分钟赚75万,比印钞机还夸张。
想不想要?
先排队拿个保险牌照再说!
中国对金融业一向是强监管,需要正式金融牌照才能经营的机构有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
保险牌照是其中最难拿的牌照之一。
保险事关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保险公司长时间手握巨额资金,其稳定性关系到社会民生的根本,所以保险牌照一直是稀缺资源。
一大堆有钱有势的老板们被拒之门外,每年都有两三百家公司排队等着下发牌照。
即使是百度和京东也不例外。
早在2013年京东就筹备要开一家保险公司,可是几年过去了,一直没动静。眼看前面还排着长队,牌照迟迟不能下发,京东只好曲线救国,入股安联财险来布局自己的互联网保险。
百度就更慢了,一直说要筹建百安保险,监管迟迟没下批文。最后只好在2017年收购了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来解渴,至今未能获得保险公司牌照。
说来大家可能不信,近几年批复的保险牌照少之又少,2016年批了12家,2017年批了6家,2018年呢?
只有1家,就是京东合资入股安联财险。
为什么开个小保险公司这么难?
《保险法》是这么说的:
《保险法》第68条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主要股东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第一条就把我可怜的同事淘汰了)
2.有符合本法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3.有符合本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4.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6.有符合要求的管理场所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7.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保险法》第70条规定,申请设立保险公司时,应当向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材料:
(一)设立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筹建方案;
(四)投资人营业执照或其他背景资料。
上面太复杂了,同事表示听不懂,没关系,学姐总结成以下2点:
(1)是不是很有钱而且能持续赚钱?
虽然上面写着最低只需要2亿,但实际上拿着几十亿排队的企业一大堆,光有钱还不够,还要背景清白,信誉良好,有持续盈利能力。
别指望着拿一笔钱开家保险公司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众所周知,新成立的寿险公司前期都是亏损的,有「七平八盈」的周期说法,就是说开业的第七年盈亏平衡,第八年开始盈利。
保险公司还等着你输血抢救呢!没有背景实力强大的股东,就别打保险牌照的主意了。
(2)有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经营方案
开保险公司真不是开超市、开发廊,雇个店员就可以开业了。
保险业务有极强的专业性,对保险公司的高管专业资质有要求也就不奇怪了,银保监会官网上就能看到有关高管任职的批复。
除了有钱,有具备专业资质的高管,还需要有明确的筹建、经营方案。
保险市场竞争激烈,几家大保险公司牢牢盘踞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你准备怎么跟他们抢生意?
当前市场上保险产品种类繁复,供给严重过剩,你准备怎么做出有差异化的产品?
这些都是问题。
二、第二步,有牌照了可以躺着赚钱吗?
好不容易开业了,发现最棘手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1)怎么开发产品?
高薪聘请精算师,保险公司的每一款产品都是经过严格的精算定价标准流程的,既要匹配市场需求,又要符合公司规划,还要经过监管审批,最后才能开发出一款产品。
不是做什么产品就做什么,更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2)怎么把它卖出去?
你打算在什么地方销售?
代理人?经纪公司?电话销售?互联网渠道?不同的渠道需要不同的营销规划,开发线下渠道要面临大公司庞大的代理人队伍,开发线上渠道要面临火热的性价比之争。
都不容易。
(3)如何服务好客户?
如何组建自己的客服体系?无论是网上的在线客服和电话的人工客服,都是巨大的前期投入,服务好坏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名声,所以不能出一点纰漏。
如何快速理赔?有足够多医学背景的核保、核赔人员吗?这些都是作为成立保险公司需要考虑的。
三、第三步,面对严苛的监管爸爸
就算走完了以上所有步骤,踉踉跄跄开始有营业收入了,最硬的拳头还在前面等着。
每一家保险公司,都要面对银保监会的七大监管机制:
拿到用户的保费后,以为就可以快乐地买买买了?
想得美。
保险资金的运用有严格的监管限制: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为辅。
加上2016年实施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简直把保险公司玩猫腻的小心思摁死在摇篮里。
「偿二代」明确要求保险公司每季度和每年末都要披露详细的压力测试报告,无论发生什么事都确保在99.5%的概率不会倒闭。
即使遇到汶川地震也不例外。
如果偿付能力达不到监管要求,银保监会就会出手:
暂停开设分支机构;
暂停发行新保单;
暂停销售占用资金过大的产品。
即使有这么多重限制,依然不够。最后还有一个再保险公司在后面撑着。
再保险公司,顾名思义就是给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机构。再保险公司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还会再找几个下家,再再再保险,一层一层把风险压力分摊下去。
这种机制能在发生重大事件时,把压力分散到全世界。
那…如果连再保险公司都赔破产了怎么办?想倒闭?没那么容易,先问问大佬们肯不肯。
大佬1号:如果有一家保险公司撑不住了,那些排队等牌照的饿狼土豪们会疯狂扑上来,哭着喊着要接盘。
像今天安邦改名为大家保险,一堆人挤破头想接盘呢。
大佬2号:中国保险保障基金。目前拥有资产一千二百亿,真有保险公司玩不下去了,它也会出手相救,让保险公司重回正轨后,直到合格的股东接手,再退居幕后。
2008年成立的保险保障基金,一共出手过三次,分别是新华保险、中华保险和最近的安邦保险。
经过保险保障基金的妙手点拨,新华保险上市成为「品牌」公司,中华保险则是目前偿付率最高的保险公司之一,安邦保险重组为大家保险,仍需接管一年。
你看,连3家这么大的保险公司都「差点」倒闭,与其迷信保险公司体量大小,倒不如「迷信」一下中国牛x的监管制度。
四、保险公司「小」吗?
听我说完这么一大堆后,新同事有点懵逼。
中国十几亿人,一共才200多家保险公司,美国不到4亿人,有3000多家保险公司。所以不要小看国内的保险公司,他们只是「相对小」,实际上…没有一个是好惹的。
说到这里,突然忘了当时怎么提到开保险公司的…哦对了,是一夜暴富!
我问同事,一夜暴富的话,你还想开保险公司吗?
「我…我还是开超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