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填报志愿的日子。
俗话说,专业选得好,人生开挂不嫌早。
但有些专业,总会受到亲人朋友各种误解。
那感觉简直就是,心累!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因为不了解,非专业人员总会凭第一印象去定义我们攻读的专业。
像别人以为学保险,以后就一定得去卖保险。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读保险专业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学姐来告诉你~
本文重点
>>学习篇:保险专业都在学什么?
>>就业篇:学保险的都去哪工作了?
学习篇:保险专业都在学什么?
以前还在读书的时候,有次家庭聚餐。
二舅在饭桌上突然发问:“哎,你读的啥专业呀?”
我:“保险。”
小姨忍不住插嘴:“那你以后不就出来卖保险啦?”
我:“.......”
二舅:“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啊,骗人的东西还要专门去学吗?”
我:
关于为什么要学保险这件事,每个人的初衷都不一样。
公司有位拥有北美精算师背景的牛人,攻读保险专业是因为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朝阳产业是块香饽饽。
而学姐则是因为对金融领域感兴趣,被录取到保险专业。
4年的课程学习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保险学和传闻中的保险不一样!
保险专业主修的课程有:
由于课程较多,引用下网上的图片,大致内容差不多。
大一大二的时候,主要学习基础课程,比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保险学等。
经管类的学生,无论哪个专业,这时候学的东西大致都一样。
等夯实了基础经济知识,大三大四就可以开始深入学习本专业。
比如人寿与健康保险、财产与责任保险、海上保险学、英语保险等专业性强的课程。
除了这些,学校的选修课程也非常丰富、比如俄语、日语等语言课;诗歌、电影鉴赏课、酒水文化、摄影、计算机.......
总结:五花八门。
因此保险学并不是单纯地学点保险知识就够了,经济、管理、财务、投资,金融知识基本都有所涉猎。
构建的是系统完整的经济学知识框架,保险只是侧重学习的一部分,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
不要再单纯地认为:学保险就是骗人的。
对于我们来说,保险其实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学习和研究其规律,并运用它合理规划资产,抵御风险。
所以在给客户配置保险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单单推荐一款好的产品那么简单。
常常需要结合客户的家庭财务状况,风险情况,匹配家庭经济结构,合理配置。想了解配置过程可以戳这篇>>真实案例丨95后夫妻互保方案配置全过程揭秘!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保险的最大作用,成为保护小家最坚固的盾牌。
曾经读到过经济学教授薛兆丰的一句话,印象很深。
“每个人都面对若干可能的未来世界,保险的作用是:不管投保人进入了哪一个世界,他在这些世界里的财富状况都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
你的未来可能存在两种世界。
A世界里,你平平安安地过完了一辈子;B世界里,你会在40岁时生一次大病,接受3-5年的治疗,面临高昂的医疗费。
假设聪明的你选择为自己购买一份重疾险,保额刚好够生病的治疗费用和收入损失。
如果你进入A世界,你的财富就是之前积累的理财储蓄,如果不幸进入B世界,则触发了保险赔偿,覆盖了这场大病带来的全部损失。
因为保险的存在,你的财富和A世界一样,依旧是之前累积的理财储蓄。
即不论进入哪一个世界,财富都是确定的。
但假设你没有买保险,只是一昧的储蓄。
如果进入A世界,你可以安稳地把钱存下来,不会有损失;但进入B世界,则意味着你必须拿出自己的积蓄去支付各种治疗费用,结果是净亏损。
你的财富和人生安全都面临着不确定的威胁。
因此对于家庭财富来说,保险是不可缺失的一环。
就业篇:学保险的都去哪工作了?
保险专业就业范围广,金融领域内的岗位基本都可以从事。
专业对口的主要有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这两类。
学姐毕业后刚开始供职于国内一家知名老牌保险公司,世界500强,福利薪酬待遇各方面都还不错。
但后来还是离职了,原因很简单,大公司体制完善,工作内容稳定刻板,让我觉得没有激情,成长很慢。
这一点尤其在我做自媒体,开始测评保险产品后,更深有体会。
大公司由于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分支机构多,知名度高,在广告上投入的成本多。
而这些费用成本最终都体现在了产品上,又贵保障又不够全,买单的还是我们消费者。
要等大公司改进,也挺困难,牵扯到多个部门的工作配合,多方力量的协调,体制运营的整改,耗时良久。
巨人转身慢。
小公司由于没有那么多分支机构、广告投入也少,更愿意把精力放在产品上,靠性价比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无分公司大小,产品优秀为王。
于个人职业发展来说,学姐亦倾向不分公司大小,个人能快速成长,培养能力更重要。
而除了保险公司,保险专业还有很多别的就业选择,比如银行、会计、证券事务所、财经新媒体等,就业范围非常广泛。
当然如果更牛一点,还可以考虑从事精算师,被称为金融架构师和社会数学家。
年薪超高,但对应的门槛也高,需要接受大量的数理计算学习。
两字概括:掉发。
综上所述,学保险≠卖保险,保险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不堪”,而是一门富有经济智慧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