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问答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缺点

提问:一直在   分类:互联网保险
优质回答

小秋阳说保险-北辰

学霸说保险,专注保险测评!现在保险也跟进互联网的步伐,但是很是有人担心网上保险不安全,首先各位分享一篇文章,让大家更好理解互联网保险:

首先要给大家打个底:互联网保险是更能方便我们购买的。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保险产品本身都是签合同受法律保护的。

那么互联网保险有什么优势呢?

1.性价比高。线上产品更多的是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

相同保障的同类型产品,线上保单保费比线下便宜40%-60%;保障内容也有所创新,保障更加全面。

2.方便快捷。我们可知,互联网的优势就是快捷。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我们可以实现在家买保险,并且保单也会到个人邮箱里。

即使你想买的保险产品所承保的公司并没有在你所在区域设定分支机构,也可以直接在网上购买保险产品,十分快捷。

3.选择丰富。大家在保险公司官网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在线货比三家;也可以在保险经纪公司,通过互联网给大家做到一对一保险产品匹配服务。让保费和条款等方面更加透明,让保险产品信息能够让更多人去了解。

在线上,保费和条款都公开透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在创新方面,保险有跟进时代发展衍生互联网保险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并且线上保险最主要还是方便我们客户本身。

所以大家是可以选择在网上购买保险的;

文末,给大家一份满满干货的文章:

以上就是我对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缺点"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相关视频: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缺点

  • 阳光小子
    有很多啊,像什么保保网,保宝网,向日葵保险网,沃保网,保险岛,不过我合作的是188保险网,主要是口碑服务比较好。
  • 肖妮
    你给他客服打电话,就说我想取消了,应该到时不交钱就可以了。
  • 孙明娟
    大特保是健康险做的最好,比如意外险、重大疾病险、医疗险,众安的退货运费险最有名。
  • 晨夕
    就是在网上买保险,优势是投保便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目前大象保险的不错,服务于用户,不胡乱推荐保险,合理的为用户做规划和方案。
  • null
    一、互联网保险公司有: 1、安心保险 安心保险,全称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全国首批互联网创新型保险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安心保险由北京洪海明珠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玺萌置业有限公司、中诚信投资有限公司等7家股东起设立,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拟任董事长为黄胜,拟任总裁为钟诚。 2、众安保险 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由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等国内知名企业,基于保障和促进整个互联网生态发展的初衷发起设立,并于2013年9月29日获中国保监会同意开业批复。众安保险业务流程全程在线,全国均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承保和理赔服务。 3、易安保险 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5年6月批准筹建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并于2016年2月6日正式获得保监会开业批复,正式开启了易安保险在互联网保险领域探索的梦想征程。 易安保险总部设在中国深圳,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公司目前的营业范围包括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家庭财产保险、货运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分出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4、泰康在线 2015年11月18日,作为行业内首家由国内大型保险企业发起成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泰康人寿的全资子公司——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武汉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0亿元。此前,作为泰康人寿的官方网站,泰康在线始终是泰康人寿互联网业务的主要平台。 扩展资料: 保险代理型互联网公司:慧择网 慧择网是由深圳市慧择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的资深从业人员精选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由深圳市慧择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家保险产品对比系统并实现网上垂直交易的保险电子商务平台。 慧择网是中国首家集产品对比功能,保险垂直交易与预约购买及为客户提供保险专业咨询互动为一体的综合型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平台,慧择网由深圳市慧择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家保险产品对比系统并实现网上垂直交易的保险电子商务平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心保险 百度百科-众安保险 百度百科-易安保险 百度百科-泰康在线 百度百科-慧择网
  • 小罗
      过去的两年,是金融产业风云突变的两年。2013 年,余额宝将历史带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同年,P2P 同样将历史带入了互联网信贷的时代;再紧接着,互联网证券、互联网征信、互联网理财等,各种“互联网 ”的模式遍地开花……可就在这样一个风云突变的小时代,保险,作为金融产业中重要的支柱之一,却一直表现的不温不火。难道可以将各种猪吹上天的互联网的风,却吹不动保险这一块顽石吗?   一、中国保险行业的四大痼疾   在讲述中国的互联网保险之前,就不得不分析一下中国的保险行业的现状。在经历了过去 15 年产品创新、渠道创新两轮驱动下,中国保险行业(产险和寿险)的粗放增长开始变得温和起来。在如今这个时点客观回望,毫不客气地说,发展至今,中国保险行业仍面临四大痼疾。   1. 保险意识依然薄弱   我猜正在读此文的国人们均应受过不错的教育,但大家问问自己和周围的人,有几个人主动在中国购买过保险产品?如果买过,买过多少?相比欧美日等成熟国家,纵使今天,中国人民群众的保险认识、保险意识仍然较为初步,远未成熟。   以寿险深度为例(总寿险保费相对于 GDP 的比),中国大陆的寿险深度大概是不到2%,而同比香港地区是 11%,台湾地区是 15%,即使印度也有3%。另外从人均保单来看,相比欧美人均最高可达 5 张以上保单而言,中国人均保单不足 1 张。尽管近几年来大家对保险的意识越发强烈,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的认识仍然以被动推式为主,而非主动拉式。意识薄弱是目前整个行业最深层的痼疾。   2. 渠道过于强势   **何为渠道?渠道是卖的途径,请注意,这里是“卖”而非“买”。大凡消费者有主动意愿购买的,渠道费用最终都会被挤薄或者被颠覆;但对“卖”的行当,却会变做“渠道为王”。但可惜,保险属于后者。“场景”是从互联网领域借用来的最合适的描述保险渠道的词。   由于痼疾 1 的存在,国人买保险,一定是被动推式的,也就是说买保险一定伴随着具体的场景:只有在医院看到生老病死,才会萌生买寿险健康险类的想法;只有在机场看到航班坠毁的噩耗,才会萌生买航意险的想法;只有在期盼淘宝寄货的时候,才会萌生买退货险的想法。场景论导致了保费成本里渠道费用的强势。   以航意险为例,大家在机场或者携程去哪儿买到的航意险里 90% 以上都是渠道费用。于此同时,为了卖掉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们也不得不雇佣了 250 万的代理员满地跑,苦口婆心的推销产品,这些费用最终不得已都摊销到了保费上。甚至保险公司发展到今天,渠道的强势使得组织架构也围绕着渠道建立,这使得传统保险公司颠覆渠道又难上加难。   不过这一点其实是保险行业里一直无可奈何的悖论。你可以不在机场买贵的航意险,可是不在机场又有谁会想起买航意险呢?近些日子有不少互联网保险的创业企业提出颠覆保险、颠覆保险黑心渠道的口号,从原理上讲这符合互联网精神,说的也是实话;但这里保险公司也是一半被冤枉的,因为这也并不完全是保险公司的过错。其实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推演,当这些互联网保险企业真的垄断了流量,他们会不会自己也演变成一种渠道?这好比早年刚刚起步的旅游门户网站,廉价保险似乎是一种获客与增值服务,但有一天若真变成了携程和去哪,这渠道的费用赚还是不赚?   3. 产品同质化严重   注意这里用的是同质化严重,而没有说产品匮乏。其实中国保险行业从来不缺保险产品种类(甚至很多奇奇怪怪的险种也能,也只有在中国被发明出来,保监会不鼓励,这里也就不细说了),翻开大凡一个保险公司的产品本,都有成百上千上万的品类,而问题在于绝大部分人,包括很多保险从业人员,都看不懂这些产品,也挑不出来恰好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多,也不少。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保险公司,其实目前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把保险当作理财产品来看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从险种上看,80% 以上的险种都是分红险,传统保障型险种不到 10%。保险公司也要卖保费生存,这就逼着保险公司挖空心思的琢磨推介保险的理财属性。不过近些年这个已经大为改观,到处都能听到“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反思了。   同质化的另外一个层面是监管对费率的管制。以车险为例,在中国,不同的种的人开同种的车,保费是一样的,不同保险公司卖的产品价格也大致差不多。所以导致大家只能挖空心思的抓渠道、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客、留客,进而逼着保险公司都变成了销售公司、服务公司。所以,消费者、保险公司、监管几方盘根错节的融成了今天中国保险产品复杂的现状。   4.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西方,特别是以美国为例,保险销售员是很高大上的行业。因为美国搞的是综合销售,而保险本来就是个人金融投资资产里的重要又复杂的环节,所以只有高端的金融人才才可以从投资组合的角度为消费者提供量身订做的综合产品推介,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保险销售员都是大学生,而且都是成绩优异的大学生。但中国似乎完全相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卖保险的似乎成了贬义词。   而的确客观来看,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保险代理人都是大妈。大妈卖保险本来没什么,但问题出在中国有句古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按此理论,被大妈卖的人一般也是大妈…那所谓的有保险意识的白领、金领,他们的保险找谁来卖呢?   这造成了中国保险市场有一个有趣的现状——有保险意识的人发现好像不知道哪里买保险;而不相信保险的人家总有人推销保险。不过近年来也西学东渐,国内大的保险公司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试水高端保险销售团队了,这里不赘述。这也客观上给互联网保险一个可能的契机。   二、互联网保险面临的四大挑战   开篇其实点了一个题:互联网 的模式层出不穷,为什么互联网保险一直不温不火。有了I的铺垫,第 II 部分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其实不是不温不火,而是每次火起来都被扑灭,以失败告终,而且至少有三波了。所以这里要说说为什么互联网保险总没搞起来的四大挑战。   1. 保险的非标准化   P2P 为什么能爆发,很大一个原因是信贷/理财产品的标准化。对于投资人来说,绝大部分人只关心产品的回报和期限,而并不关注这些 P2P 和宝宝的投资标的。理论上讲,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正比的,所以原理上 P2P 产品的定价应该是蕴含了风险估值的(至于目前国内的 P2P 平台是否正确的定价了风险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而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适合互联网销售的。   但保险不一样,保险是非标准化的。特别是寿险产品,当消费者面对几页或者几十页的产品说明书时,没有人敢说能完全看的懂。这里引出了保险的一个根本特性:寿险产品的非标性导致了人的重要作用,而消费者真正购买的触发点只会有两个—— 要么是“场景”,要么是信任。这便是为什么几番互联网保险的尝试后,大家发现直接在网上卖传统寿险产品是行不通的,所以有了中间路线——要么卖财险(航意、车等),要么把代理人搬到线上。那么互联网上是否有适合的寿险产品?这是后话。   2. 保险的“场景”问题   这一点在前文已经描述了。但这里引申出互联网保险的第二个挑战。保险的场景是广泛的,既有线下、又有线上——医院、机场、幼儿园、电商…线上的场景可以变成互联网保险内生的渠道,但线下的呢?既然说保险产品是顺人性的,那线下的场景能不能一定搬到线上呢?   3. 保险互联网化离不开保险公司   同样参比 P2P。P2P 能够爆发其实有关键的一点,经常被大家忽略,就是 P2P 和银行的关系。P2P 两端,无论是标的还是投资人,从本质上是可以脱离银行的。脱离银行的直接好处,是摆脱了监管从而可以野蛮生长,因为金融的监管从本质上一定是风险相恶的,这也是为什么 1 年之内冒出 2000 家 P2P 的重要原因。而保险不然。保险产品卖出去只是第一步。   后面还有承保、赔付、投资等一大堆后续工作,这一切都离不开保险保险公司;更主要的是,按照现行监管,只要收取保费,那么保费就要一定放在保险公司牌照下。这就意味着互联网保险从内生上便无法摆脱保险公司的魔爪,一定要与保险公司伴生。有金融监管的剑悬着,又是保险这种对风险极为谨慎的重剑,这与强调颠覆与解放的互联网思维本身就是向左。除非自己变成一家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互联网化谈何容易,这也是后话。   4. 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   说明这个问题,要说说保险赚钱的一个重要本质。最原始的保险形态赚的是概率的钱,也就是所谓的死差,后来才有了所谓的利差和费差。也就是说承保群体必须足够大才能满足大数法则,才可以让不出事的人的钱补给出事的人和保险公司。   从邪恶的角度看,保险最喜欢的群体,应该是那些被动说服的被危言耸听的群体,因为他们出险的概率不高;而最不喜欢的群体一定是那些主动要买保险的人,一般不整天出差飞来飞去的人怎么会主动想到买航意险?所以这里推演出了互联网保险的另一个重要悖论:互联网渠道跳过了人做中介,意味着消费者一定是主动购买,而主动购买的群体很可能是出险概率偏高的,而出现概率偏高的群体很可能是赚不到钱的。所以互联网保险的隐型定向群体恐怕就是不赚钱的群体。   三、互联网保险的七大趋势   尽管保险行业有自身痼疾,尽管互联网保险有避不开的挑战,但商业模式的不断演进的步伐我们倒是坚信一定是不可逆的,尽管这一演进必然也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按照互联网金融的演进路径,作者认为互联网保险可能也会按照渠道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三步的规则进化,但由于消费者已经被互联网金融过分的教育过了,所以恐怕这三步的步伐会紧凑很多。未来已来。在当前时点,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互联网保险的七大发展方向,有的早些,有的晚些;有的颠覆性,有的微创新。   1. 保险价值链分拆与细化   目前的保险公司从获客、承保、理赔、投资通吃。但理论上讲,其实获客、理赔、投资都可能出现细分玩家。保险公司不可替代的部分是资产负债表的承载体。所以保险公司并不一定是产品开发、获客、理赔、投资的最强玩家,至少不是唯一玩家。所以未来不排除整个保险的价值链会出现分拆与细分。这一点在美国已经出现了趋势。谷歌和亚马逊逐步承担起了渠道和营销的智能,而风险管理和理赔都出现了非保险公司的新型玩家(Verisk、Guidewired 等)。   2. 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精算定价   作为金融机构,保险最为核心的地方,就是对风险的定价。目前保险产品的定价都是基于传统的定价理论和模型(目前中国寿险很多产品的定价仍基于上世纪制定的死亡表)。伴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信保险定价一定会出现颠覆性的变革,实现对各种风险更为精准、自我学习、动态的定价。就保险本质,死差是侠义的保险最核心的盈利模式。所以谁能更精确的定价风险,谁能赚的更多。   但科技的进步向来都是双刃剑。对于大数据对风险的精准定价其实保险业内存在争议。简单的说,保险是要大数法则才能转起来的,也就是说总要把出险概率高和低的人放在一起,才能赚大数的钱。假设未来大数据发展到极致,可以精准的定义每个个体的差异化的风险,那保险最后赚的是谁的钱?这里不展开讨论了。   3. 基于个体的定制化定价   围绕保险产品,如前文所述,目前市场上基本同类产品的定价都差不多(比如以车险为例)。伴随第二点的深入,以后必然会出现差异化的定价、差异化的产品以致差异化的分工。比如,做 VC 的 30 岁女开红色的跑车,在保险公司A的车险可能是 100 元;但在保险公司B可能只有 50 元。也就是说,伴随着费率的市场化,未来会就产品和人群一定会出现专业细分的保险公司。   4. 基于云 端的远程信息获取、处理、定价系统   以车险为例,通过创新的车联网技术,使得车况、路况、驾驶员习惯都能得以实时捕捉与分析,进而得到更为精准的定价和更为迅捷高效的查勘定损。再以寿险为例,结合可穿戴设备,可以对用户的体征进行更为精准的采集,进而实现饮食、行为的推荐,达到对保费的重新定价。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些财险和寿险公司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   5. 无缝的数字化中后台与大数据的变现   保险公司内部转型与变革的必然趋势。中国目前大部分的传统保险公司在中后台管理和自身数据的分析处理上仍以手工、静态为主,自动化程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因此服务于保险公司的创新、易用的数字化手段依然看好。   6. 基于互联网场景的险种   如前文叙述,保险的销售一定伴随着场景。传统的保险产品是由传统的线下场景伴生出来的。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无论在产品、需求、客群等方面均出现新的“线上场景”,比如虚拟生活与虚拟资产、简单明了的专项重疾险、适合家庭群体特征的捆绑险、赔付灵活(日缴月缴)的意外险等。   这些险种很大程度上伴随着互联网现象会出现短平快的需求。而传统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报备上大船难掉头,很难满足这一快速创新、快速迭代的要求,这客观上给了初创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窗口与机会。但从长期来看,同业与互联网巨头的介入也必然使这一领域竞争愈发惨烈。   7. 构造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形态   如今中国保险行业中渠道过于强势,导致产品、组织架构都要围绕渠道建立。因此导致传统的保险公司很难真正做好互联网保险——他们不可能从组织架构层面重新塑造一个保险公司。所以颠覆性的保险公司只能从推倒重来。   保险最原始的本质是互助(比如美国的 western mutual,英国的 Lloyd 都是互助本质),互联网其实是最可能实现互助的载体(使得地理位置、时间的聚集成为可能)。因此从真正颠覆的角度看,“相互保险”很可能未来会出现真正的大众的、纯粹的互联网保险形态:有相同需求、利益的群体将资金放到统一的互助池中,出险以后从池子里来,不出险就分还互助人。真正的取之与众,用之于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由于大家的需求、利益相同(同类人),风险定价会有同质性,更主要的是真正的消灭了渠道,大幅降低了成本。   互助是保险的本源,所以并不是天方夜谭。而从监管层面,对于这一形态也先知先觉,日前出台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明确了态度,却也提高了门槛。   四、互联网保险的最大悖论   作者把本文结题部分定做互联网保险的最大悖论。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保险最大的悖论? 互联网保险的最大悖论,其实就是互联网保险,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保险。这个问题其实在没有实证的情况下是蛮难回答的,至少作者还的确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 P2P 经历了一整年的喧嚣之后,作者给 P2P 最大的悖论下的结论是,P2P 源于互联网,但回归金融本质。那互联网保险也是这样吗?   互联网作为新型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具有巨大的颠覆性。互联网带来最大的颠覆性之一,可能是用所谓“想象空间”来估值的神奇理论 – 按照这一神奇理论,互联网元素公司的估值不是以盈利能力为准绳的,而是以可想象变现的用户数与数据量为准绳的。   在此种理论下,最郁闷的莫过于那些有着巨大可变现用户数和数据的传统行业了,比如电信、银行、保险。以银行为例,它有着海量的用户数和数据量,它做大数据、征信绰绰有余,但可是谁叫它是传统金融行业呢?也只能在前些年还以低于 1 的 PB 估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企业不愿意惹上金融、要和金融撇开关系的原因。   同理,那互联网保险呢?如果从保险的角度看,资本市场对保险的评估是以内涵价值为准绳的,这便是为什么保险公司一定希望做长期的寿险产品。按此,目前市面上不断涌现的互联网创新险种,其实内涵价值是不高的。但若以互联网的角度看,却是另一个故事。   低价值的险种、甚至免费的险种变成了获客的巧妙手段,的确,高赔付的成本或许比日益渐涨的流量获取成本还要便宜。按照这一逻辑,获客之后,下一步便是希望这些“用户”能够购买高价值的保险产品。当然,这一步是否能实现目前还无法知晓了。   所以考虑把这一问题留给读者,也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 Alvin
    互联网保险推荐:安心保险、众安保险、意时网、慧择网、大特保。 1、安心保险 安心保险创新保险产品形态、完善产品矩阵。在产品设计上,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对损失补偿原则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拓展,以适应随社会发展出现的对风险保障的新需求。已建立起一系列的产品线,涵盖健康险、车险、场景化险种等多个产品系列。 2、众安保险 众安保险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家庭财产保险、货运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机动车保险,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分出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保险信息服务业务;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3、意时网 “保险试用装营销”的理念,即用免费的服务产品激发大众下一步更多更深层次的风险对赌/转移服务(保险)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首推了零险(用户体验)模式。这种理念借助了移动互联网的低成本推广优势,它可以擦掉中间高额的利润部分,让利给大众,使用户获得最低乃至零元价格的保险,就算付费的保险产品,也是擦去了保险暴利。 4、慧择网 慧择网涵盖健康险、人寿险、意外险、旅游险、企业险等全险种,并提供保险资讯、保险咨询、风险评估、保险方案定制、在线投保、保单保全、协助理赔等闭环保险在线服务。 5、大特保 大特保拥有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意外险、儿童类保险、女性保险、面向患病人群的慢病保险等多种类精细化保险类别。大特保已经与平安财险、中国太平、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慕尼黑再保险、通用再保险等数十家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保险服务。目前已为数百万中国家庭提供健康保障。 选购注意: 1、投保地域限制在互联网上,很多保险产品都是有地域限制的。比如说有些产品是覆盖全国的,有些产品则某些省份不可投保。此外,保险产品也会因为投保区域的不同,保额会有所区别,因此,投保之前一定要看清。 2、只有保单生效后,保险提供的保障才会开始生效,但保险产品的生效时间不尽相同,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比如很多意外险是即时生效的,而很多保险产品,则是在保费划扣成功并签发保险单的次日零时生效。
  • 摘 要:2015年两会将"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这个浪潮下,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也迅猛发展起来,其一方面降低了经营成本,拓展了保险市场,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产品畸形发展严重,主要有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保险条款晦涩难懂,存在监管漏洞等,因此我们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拓展宣传渠道和方式,同时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保险产品;监管 21世纪,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不断融合,寻求新的发展模式,由此引发了“互联网+”浪潮。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互联网+”的概念,将“”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保险产业作为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之一,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保险产业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就诞生了“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产品具有先天性优势,但最近几年,互联网保险产品良莽不齐。因此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现状进行分析,并寻求其可能的发展之路。 一、互联网保险产品概述 根据中国保监会在2015年印发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替行办法》中的定义,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业务。”因此互联网保险产品是在互联网
  • 啊_蒙小奇
    个人建议,你要是选择的话可以选择拿到牌照的,如安心保险?最近好像保监会就开始对那些没有牌照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进行整顿了。
  • 在买的,,反正也不贵,给家人买份保险还是很不错的,反正我给自己和家里人都买了
展开 更多回答(10)

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为你寻找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保险问题标签

中国人寿
新华健康无忧
民生保险
中宏人寿
智胜人生
百年人寿
国寿福
前海人寿
返还型
阳光保险
华夏福临门
水滴保
年金险
商业养老保险
平安智能星
平安人寿
平安e生保
好医保
退保
招商信诺
平安金鑫盛
大都会保险
众安保险
医疗险
新华多倍保
平安福
安邦保险
康宁
乐享百万
教育金
工银安盛
少儿超能宝
平安智慧星
安盛天平保险
泰康人寿
分红险
富德生命人寿
万能险
中华保险
理财险
康惠保
老人保险
天安人寿
中国人保
新华保险
信泰人寿
幸福人寿
鑫福年年
香港保险
保险公司排名

请关注学霸说保公众号
咨询客服为您进行专家预约登记


点击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