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问答

年轻人重疾险配置50万保额少吗

提问:爱没有错   分类:重疾险买50万保额够吗
优质回答

小秋阳说保险-北辰

随着国民对保险愈发重视,很多人都会为自己购买保险以规避风险,特别是重疾险,是在所有险种中被消费者选择最多的险种。

为了能更好的符合大众需求,保险公司不断升级产品,但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人们很难辨别市面上种类繁多的重疾险产品,令消费者无从说起。

事实上,大多数的重疾险产品都大相庭径。具体涵盖轻症、中症、重疾等,因此购买重疾险的指导性因素是保额的多少。

那么重疾险配备50万的保额能不能行?该怎么挑选一款优秀的重疾险?这些问题,学姐等会给大家详细分析。

保险的基础知识点是很重要的,讲之前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基础知识,相信有很多人不了解保险而被割韭菜,不想被割韭菜的可以学习下面的内容:

一、重疾险50万保额够吗?

重疾险就是重大疾病保险,保障重大疾病的一种保险,只要我们患有重大疾病,并且是合同上约定的,保险公司先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就会赔给我们一笔钱。这笔钱可以弥补我们的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收入损失。

1、治疗费用

数据说明了,在银保监会规章里对必保疾病罗列出了28种,用于治疗的金钱数目是在10-50万不等。就拿人类中高发的急性心肌梗塞来说,治疗费往往是最低10万,最高30万。

2、康复费用

人们若是不幸的有了重大的疾病,除了前期治疗是很重要外,病人在康复期的疗养也是非常的重要关键,通常需要3-5年的时间康复治疗。康复期间的营养费和各种相关费用也会超级多。

3、收入损失

重疾险保额方面也需要覆盖我们3~5年的收入损失,因为这段时间没有办法出去工作。以学姐所在地广州举例,2020年广州的月平均工资为6655,目前就当做5年不能工作,我们来算一笔账:6655(平均工资)x60(5年工作月数)=399300元,接近四十万!

就算康复后的工资也不可能多过生病前的工资,不仅有3-5年都没有什么收入,并且还要补上长时间的花费。

总的来说,重疾险50万保额刚好也是达到够用的水平,当然,学姐在以前就跟大家强调了:买重疾险主要就是买保额,只要有这个条件,重疾险的保额那肯定是越高越好啦。

重疾险买多少保额是不是有门道呢?确实是存在一些门道的,如果你还是不知道如何选,下面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

二、如何挑选一款好的重疾险?

1、定期vs终身如何选?

定期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保障时间是有期限的,常见的有保至30年、保60岁、70岁等等,保费的话还是比较便宜。而终身就是保至被保人死亡,但保费相对较贵。

如果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那么可以优先选择保定期的,等手里经济好一些了就转为保终身。

手里有钱就简单多了,选保障终身的就行了,保定期和终身期重疾险相比,终身重疾险后期肯定可以获得赔付的。

人的身体机能它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衰竭的,这点朋友们要清楚,而且患病的几率也就更大了,尤其是针对50岁的年龄,重大疾病发病率可以说已经到达了顶峰。

若是重疾险只是保障到60岁就结束,在这个最需要保险去保障的年龄段,却不被允许去购买保险来承担风险,刚好保障期结束不幸患上大病,结果买了保险没用上,最后半生积蓄也没了。

因此保终身势在必行,推荐大家可以看看学姐之前整理的科普文:

2、提供额外赔保障

在某一个年龄阶段给予额外赔保障,对于家庭支柱来说意义非常深远。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都在60岁前就有额外赔付的,多赔付的钱并没有规定只能由来看病,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还能减轻家庭经济压力,这不香吗?

3、缴费期越长越好

挑重疾险的时候,有一个点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到了实力尚可的情况下,缴费期限长的产品是第一选择。

重疾险每年所需要缴纳的费用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缴费期越长就代表我们每年所缴纳的费用就越少。

这样一来,造成的经济压力也相应变小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学姐给大家做的分析,相信大家对于如何挑选一款重疾险应该很清楚了,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买到一款适合自己的重疾险。

以上就是我对 "年轻人重疾险配置50万保额少吗"的图文回答,望采纳!

全网同号:小秋阳说保险,欢迎搜索!


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为你寻找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热点问题

最新问题

保险问题标签

中国人寿
新华健康无忧
民生保险
中宏人寿
智胜人生
百年人寿
国寿福
前海人寿
返还型
阳光保险
华夏福临门
水滴保
年金险
商业养老保险
平安智能星
平安人寿
平安e生保
好医保
退保
招商信诺
平安金鑫盛
大都会保险
众安保险
医疗险
新华多倍保
平安福
安邦保险
康宁
乐享百万
教育金
工银安盛
少儿超能宝
平安智慧星
安盛天平保险
泰康人寿
分红险
富德生命人寿
万能险
中华保险
理财险
康惠保
老人保险
天安人寿
中国人保
新华保险
信泰人寿
幸福人寿
鑫福年年
香港保险
保险公司排名

请关注学霸说保公众号
咨询客服为您进行专家预约登记


点击微信 -> 发现 -> 扫一扫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