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达尔文2号下架通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一款产品的保障内容好坏,其实通过对比表来看是一目了然的。
但是我们还是会有很多产品之外的疑问。
其中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个保险公司我没听过啊…
学姐较真地问,你听说过几个保险公司?很多人就在「平安、太平洋、国寿」之后开始支支吾吾了。
国内可是有91家人身保险公司啊,总不能只听说过2、3个,其余都被打入「不知名公司」行列吧…
「没听说过的保险公司,能不能买它的产品?」
学姐当然不是想跟大家争论保险公司实力跟知名度的问题,而是解决下面这些大家都有的疑问:
小公司理赔靠谱吗?
小公司会不会倒闭?
哪些险种比较依赖公司规模 ?
异地投保是否可行?
我们一一来聊。
一、小公司理赔靠谱吗?
没有哪家公司是仗着自己名气大或者规模大来理赔的。
只是在我们认知中,大公司产品质量往往更佳。
作为金融行业监管最严格的保险,「完成理赔」是每一家保险公司的底线,而不是上限。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看去年保险公司的理赔年报数据。
更多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可点这里:2019年理赔年报
无论是年理赔额达到470亿的中国人寿,还是理赔额只有1.19亿的吉祥人寿,获赔率都高达99%。
从理赔时效来看,大多都是3天以内完成。
主观上,理赔能带来口碑传播,小公司恨不得把理赔整理成案例去宣传;客观上,一个公司的理赔能力,是在监管的360度无死角监控中的。
保费资金运用被严格管制,要交保证金、责任准备金、公积金,要有再保险公司的承保,每个季度还要严格按照监管的要求披露偿付能力。
所以保险公司能不能理赔,严格来说不是它一个公司说了算的。
是整个保险监管体系的合理运作,确保保险公司能够顺利理赔。
因此从本质上说,大小公司理赔效率没有太大差异。只要符合合同规定,提交完整的理赔材料,给钱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更何况,保险公司在定价时就会把每一份产品的赔付款考虑在内,不存在大公司比小公司更容易理赔,或者有网点比没网点更容易理赔的说法。
每一份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一份重疾险保障时间长达几十年,保险公司规模总是在波动,我们该相信一时辉煌还是白纸黑字的合同?
二、小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
学姐写过一篇文章:中彩票了,开个小保险公司
里面详细介绍过成立、运营一家保险公司的过程。
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
只要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自负盈亏的公司,都有倒闭的可能。
但还是那句话,保险公司是金融领域监管最严格的行业,连银行都破产倒闭过,保险公司至今没有倒闭的先例。
首先,保险牌照是最难拿的牌照之一,中国十几亿人,才91家人身险公司,美国不到4亿人,却有3千多家保险公司。
能拿到保险牌照的,背后不光有雄厚的实力,还要背景清白、信誉良好、持续盈利的能力。
连百度、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觊觎保险牌照多年都没能得手,只能靠入股来曲线救国。
即使好不容易拿到牌照了,还要面临全世界最严格的保险监管体系。
在中国实施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要求每季度详细披露压力测试报告,保证公司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有99.5%的概率不会倒闭。
如果偿付能力不达标,监管就会出手:
暂停开设分支机构;
暂停发行新保单;
暂停销售占用资金过大的产品。
确保保险公司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营。
如果还不行,保险公司背后还有再保险公司,通过层层分摊压力,抵御重大的系统性风险。
哪怕再不行,还有一大堆公司等着注资加入保险行业,把这届股东踢了,换下一届。
甚至最后还有一个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手握一千二百亿的资产等着这些扶不起的阿斗们。
所以现在成功运作的保险公司,可不敢说小,背后个个是大佬。
三、哪些险种比较依赖保险公司规模?
学姐这篇文章详细聊过:我们买保险时,哪类产品需要优先选择大公司?
不同的险种,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服务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
有些建议选择大公司,有些闭着眼买都不会错。
学姐总结了下面这张图:
其中比较依赖公司规模的有医疗险和人身保险新型产品。
医疗险由于需要与全国各大医院进行服务体系的落地执行,中小保险公司一时半会很难积累起足够的网络,服务能力也没有长期实战的大公司好,所以选择医疗险时会比较推荐大公司的。
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指的是一些带有收益的险种,比如常见的万能险,这种产品比较考虑公司的经营投资能力。
而重疾险、寿险和意外险,对保险公司的规模或品牌都没什么要求。
拿重疾险来说,各大公司都是用同一份疾病发生率表,行业也规定了25种重大疾病的统一标准,理赔的标准大多雷同。
所以这些险种更应该注重保障内容,而不是公司规模。
四、异地投保是否可行
三峡人寿的销售区域只有重庆,那我们不在重庆能不能买呢?
当然可以啦。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看这篇:三峡人寿的异地投保问题
里面有一份官方的解读,明确说明投保地区是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经营业务地区的限制,并非对消费者的限制。
如果消费者认为产品适合自己,且保险公司可以提供完善的线上理赔服务,是可以异地投保的。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2019年12月,银保监会起草了新的互联网监管征求意见稿,其中就增加了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跨区域销售。
规定如下:
第三十条《跨区域销售险种范围》
根据互联网渠道特点和不同保险产品的服务保障需要,保险公司在具有相应内控管理能力且能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情况下,可将下列险种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区域扩展至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1)意外险、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普通寿险;
(2)普通型、万能型和投资连结型养老年金保险;
(3)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个人的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4)能够独立、完整地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承保和理赔全流程服务的财产保险业务;
(5)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险种。
等于说我们现在最常买的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都列入其中了。
所以投保时不用把销售区域当成购买产品的门槛。
异地投保既不会影响承保,也不会影响理赔。
不用因为没听过这个保险公司,或者觉得这个公司规模不够大,而拒绝一款好的产品。
尝试去了解,信息越多,对保险理解越清晰。
学姐有话说